百花深處胡同
“百花深處”是北京的一條著名胡同,胡同本身并沒什么特別之處,但光看“百花深處”這個名字就勾起人無限的遐想與詩意。走進(jìn)這條胡同,并未見到百花盛開的景象,但越往胡同里走就越多了些對百花環(huán)繞的憧憬,這就是中國文字具有的特殊意蘊(yùn)。[
重慶旅游網(wǎng)推薦]
顧城有《題百花深處》詩一首,“百花深處好,世人皆不曉。小院半壁陰,老廟三尺草。秋風(fēng)未曾忘,又將落葉掃。此處勝桃源,只是人將老。”
百花深處是一條胡同名,隸屬于北京市西城區(qū)什剎海街道轄域,東起護(hù)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側(cè)與新太平胡同相通;南側(cè)與護(hù)國寺西巷相通。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圖稱花局胡同,是當(dāng)時種植花卉的場所。光緒十一年(1885),朱一新《京師專巷志稿》改稱百花深處胡同。民國后去“胡同”簡稱今名。
原為菜地
百花深處是北京街巷名稱極雅者。《北京瑣聞錄》中記載:“明萬歷年間,有張姓夫婦在新街口南小巷內(nèi)購買空地二三十畝,種青菜為生。漸漸地有了錢,在園中種植樹木,疊石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閣茅亭,使這塊菜地成為一個十分幽雅的所在。又辟地種植牡丹、芍藥,在池中選票蓮藕。夏日,當(dāng)夕陽西下的時候,駛上小舟往來天綠波之中,香風(fēng)撲面,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在黃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時皆宜之感。當(dāng)時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賞。因此北京人稱它為百花深處。”
胡同里的涂鴉
中國搖滾泛濫年代 胡同深處的百花錄音棚
中國搖滾泛濫的年代。胡同的深處,“新街口百花深處胡同16號”是張曉微的百花錄音棚的所在。百花應(yīng)該是北京最早的幾個錄音棚之一,當(dāng)年不少音樂人在這里折騰過音樂、折騰過夢想。《北京搖滾》出自于此、唐朝的《唐朝》、張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場》出自于此、更多的搖滾樂手專輯和小樣都出自于此,甚至連《雨果》發(fā)燒碟中的許多也出自于此。 還是那一年的夏天,深夜,才思枯竭的陳升從百花錄音棚出來,微醉,站在胡同口,哼著“One night in Beijing”,“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成就了《北京一夜》。
胡同周邊還有啥好玩:
護(hù)國寺小吃街:年糕、灌腸、煮羊霜腸、扒糕、涼粉、爆肚、茶湯等在食攤上應(yīng)有盡有。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爭奇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