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國內(nèi)買奢侈品或是名牌很貴,就算是土豪也喜歡出國到當?shù)厝ビH子血拼,然后奢侈品中大多數(shù)又在歐洲,據(jù)旅行社說在去年的國慶出境旅游當中,歐洲旅游占了很大的比重,去歐洲購物的又占了很大一部分。
如今我們國家富起來了,許多人的生活也好了起來,錢包鼓了當然要花啦,中國人的消費能力真的是震驚了世界。中國大媽掃貨歐洲、日本等國的新聞層出不窮,這種現(xiàn)象甚至造成了許多外國人對我們中國游客的認識是“只認logo,不識格調(diào)的暴發(fā)戶”,所以我們在出境購物的時候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品味。
一、喜歡隨處講價,不分場合砍價尷尬
不少中國人喜歡講價,出了國,在市集講價,在百貨公司、專賣店也講價,即使明知道大百貨公司和專賣店價格比較透明,但還是喜歡以講價的方式來獲取多一些小禮物和小贈品。雖然歐美國家的售貨員都訓練有素,會禮貌地拒絕這些做不到的要求,但這種做法還是容易會讓外國人看輕,認為中國顧客都喜歡貪小便宜。
解決小妙招:遵守規(guī)則做文明顧客
要弄清楚在國外購物哪里是可以講價,哪里是不可以講價,否則不顧場合亂講一氣,實在是讓人看笑話。國外的人工相對較高,在一些店里購物很多都是自助的,有需要才找店員,在店內(nèi)選購時最好將翻過的東西依原樣放回原處,不要搞得一片狼藉,惹人討厭。此外,即使已經(jīng)在店內(nèi)消費了不少,在享受店員服務后也可以對別人表示感謝,或者稱贊一句對方的服務,這樣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
二、中國人不會買、下飛機直奔商場狂掃
時常有中國旅行團搭乘1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機來到歐美國家,一下飛機見到地陪就兩眼發(fā)光,抓住就問:“哪里有東西買?”“哪里買名牌便宜?”似乎山長水遠出一趟國,就是為了購物而來的。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雖然出趟國買點手信、帶點東西回去給親戚朋友同事是人之常情,但壓縮本來就緊張的游覽時間只為去購物血拼,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解決小妙招:將購物看作點綴
除非是專門的購物團,否則出門旅行如果只為買東西,就可能少了許多旅行的樂趣。在攥著大把鈔票時候,我們首先要正視購物的意義,購物并不可能也不應該是整個旅程中的唯一興奮點,要學會將購物只作為旅行的點綴,因為只要有心,不一定專門前往商場才能買到心儀的貨品自用或送人。在旅途中,尤其是在歐洲國家,很可能路過一個小鎮(zhèn),經(jīng)過一條小街道,進入一家精品店,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既有心思又有特色甚至背后還有故事可說的小禮品,成為旅途中的意外收獲。因此,只有擺正購物在旅行中的位置后,才有一種隨遇而安和理性的購物心態(tài)。到哪兒都念念不忘要去購物,可能會因此錯過一些值得一覽的風景呢。
三、只會認Logo,對時尚認知有限
說起名牌,大多數(shù)國人都會認識LV、Chanel、Gucci、Prada等Logo明顯的牌子,也有人會覺得帶著這些容易被人認出的名牌出去就是有面子的表現(xiàn)。在某些外媒的相關(guān)報道中,曾經(jīng)表露出外國人對許多中國游客只認LV、Gucci的嘲笑。這說明咱們對時尚的認知度還比較有限,有些國人甚至連名牌的名字都念不準就一通狂買。還有人即使拎著名牌在手,看起來像是拿著A貨,這的確令人感到難堪。
解決小妙招:多管齊下提升品位
所謂名牌,是時尚圈公認從歷史、內(nèi)涵、設計都說得出故事、能夠一直引領時尚的品牌,LV、Chanel、Gucci、Prada等之所以能夠成為響當當?shù)钠放?,的確在這方面頗有功力。要提升格調(diào)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有成效的事,但不去花工夫?qū)W習,肯定就無法提升品位。可以從做好品牌功課入手,不僅僅只知道其Logo,念得準品牌的名字,更應當知道其歷史、背景,大概說得出其設計的特色,這樣才算是邁出了認知品牌、提升品位的第一步。另外,應當將眼光放寬一些,時尚圈的名牌不只幾個,有些奢華卻不見得大眾的品牌,比如越來越為人熟知的Hermes,還有BV、Tod's等,還有這幾年炙手可熱的上升品牌如Celine、Coach等,甚至是備受政界和時尚圈推崇的人氣設計師品牌,如Philip Lam等,在境外都很值得留意,而這些資訊都可以平時多留意時尚媒體,從中多多了解。還有一個快速見效的辦法,就是在旅途中多多留意當?shù)厝说拇┲虬纾绕涫窃诎屠?、倫敦、米蘭、東京等時尚都市,看看當?shù)亟稚铣比说难b扮,從中了解現(xiàn)在流行穿些什么,現(xiàn)學現(xiàn)賣,有助于提升品位。
四、不識品味,只挑貴的買
解讀:這兩年,美元、歐元、英鎊匯率紛紛下跌,比起前些年出國旅游購物,的確是性價比高了許多,再加上國人的荷包鼓脹了起來,對名牌的追求日益熱衷,因此到歐美國家買名牌是不少國人的熱門選擇。在低匯率的刺激下,不少中國游客出境購物陷入了“只買貴的,不選對的”之類的怪圈,只會從價錢角度考慮“這個袋我在這里買比國內(nèi)便宜多少多少”、“買貴的才會便宜更多”,總覺得要買貴貨才更有賺頭。
解決小妙招:從個人情況出發(fā)入貨
很簡單的道理,同樣是比國內(nèi)便宜30%,買一個10萬元的手表省下的差價自然比買一個一萬多元的袋來得多。不過,如果僅僅從賬面上去考慮“便宜了多少”而不是出自真正需要和喜愛的話,就會讓自己變成“購物盲”。歐美國家名牌價格與國內(nèi)名牌的差價擺在那兒,要學會理性對待,不能被“便宜”沖昏了頭腦,如果只因為便宜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或是根本用不上的名牌,也只能說是白白浪費錢??傊?,還是要從個人的需求出發(fā),喜歡就出手,更不要在店鋪里挑三揀四,猶疑不決,白白浪費珍貴的旅行時間。
五、購物隨大流,人云亦云
除了自由行游客必須自己做攻略外,很多跟團游客是不做攻略的。到了境外目的地,即使有難得的自由時間,也只會跟著導游、地陪或是團友走,別人買什么也跟著買,隨大流去購物,一點也沒有自己的想法。
解決小妙招:提前做好購物攻略
在境外的時間有限,人云亦云、隨大流地去瞎逛是浪費時間。畢竟,別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花的是自己的錢,更應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確定購物計劃。建議大家今后出游前先做好當?shù)氐馁徫锕ヂ?,看看自己喜歡的貨品在哪里才能買到,目的性明確的話既省時又省事。比如去英國倫敦購物,要買大牌子可以去牛津街或是Harrods等大型百貨公司,如果要逛一些個性店鋪就可以到倫敦Portobello路去,那里集中了近千個古著衫商店和市集,可以淘到不少只需10英鎊左右的精品和Vintage古著衫。
推薦閱讀:>>>剁手黨快看 全球20大機場免稅店任你購 >>>出國買了這些東西 99%的人都后悔了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法律聲明 | 人才招聘 | 安全提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