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位于陜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我國中原地區(qū)通往大西北的要沖。咸陽風景秀麗,四季分明,物產(chǎn)豐富,人杰地靈。 咸陽是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都之地,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文物資源大市之一,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號稱舉世無雙。想要體味東方文明的深邃內(nèi)蘊,就有必要親自到咸陽來探古尋幽。
咸陽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wèi)生城市、首屆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地熱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先進市及中華養(yǎng)生文化名城。
2014年國務(wù)院批復(fù)成立西咸新區(qū)為中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qū)。
咸陽遍地秦磚漢瓦,境內(nèi)文物景點多達4951處,五陵塬上有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漢唐帝王陵寢,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之都”。
大佛寺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彬縣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于北朝,大規(guī)模開鑿于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zhàn)和五龍阪大戰(zhàn)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yīng)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彬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開元寺塔、彬縣塔,民間稱“雷峰塔”。位于縣城內(nèi)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寬度14.04米,為樓閣式磚塔。
武陵寺塔
該塔身高27.5米,直徑6米,周長21米,七層八樓,第磚質(zhì)木式結(jié)構(gòu)。重檐樓閣式,層層有斗拱飛檐,角有風玲,樓門有圓有方,外有平座欄桿,所雕圖案各異。塔身內(nèi)為兩米見方天井,木質(zhì)樓梯旋繞直達塔頂。隔層拱門相對,出拱門憑欄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1981年,該塔被定為陜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豎立署名永壽縣人民政府文物保護標志碑一塊。塔周圍曾有殘磚斷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間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道。
北杜鐵塔
北杜鐵塔又名千佛鐵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距咸陽市15公里的北杜鎮(zhèn)。塔方形十級,高33米,邊寬3米,純鐵鑄成。
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位于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現(xiàn)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原縣博物館設(shè)在城隍廟內(nèi),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有岳飛書《出師表》和于佑任(三原人)書法真跡。
秦城遺址
咸陽是戰(zhàn)國晚期秦國和秦代的都城。遺址位于今咸陽市區(qū)東15公里,南臨渭水,北距臺塬,面積約20平方公里。
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茂陵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xiāng)茂陵村?,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斗形,現(xiàn)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shù)热说哪乖?。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咸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漢陽陵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正陽鎮(zhèn)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qū)、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qū)。
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旬邑泰塔
滄桑泰塔泰塔坐落于旬邑縣城中學院內(nèi),修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jié)構(gòu),塔內(nèi)中空,有木梯盤旋至頂,每層有拱形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
2001年泰塔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