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周公廟,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6.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面積約62萬平方米。此處依山傍水、古木參天、風景秀麗,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唯南邊與平地相接,狀如簸箕?!对娊?jīng)》中描述此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因此,后世人稱這里為“古卷阿”。
周公廟位于岐山縣城西北7。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為紀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幫助武王滅商立國和輔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經(jīng)歷代的修葺、擴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塬、后稷殿為輔,亭臺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筑群。
岐山是周室發(fā)祥之地,3000多年前“鳳鳴岐山”的典故就發(fā)生在古卷[3-4]阿北部的鳳凰山上?!吨駮o年》載: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于卷阿??梢姡缭谖髦艹跗谶@里已是王室貴族的游樂場所。唐初武德年間,高祖李淵為了緬懷周公的勤政德賢,下詔在古卷阿為周公建祠立廟,始稱周公祠。唐以后,漸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歷史人物的大殿點綴其間,并輔之亭、
周公廟是唐武德元年(618)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距今已1300多年。廟區(qū)現(xiàn)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約7公頃,整體建筑對稱布局,殿宇雄偉,亭閣玲瓏。周公廟門前古柏參天,院內(nèi)綠蔭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鏡。廟區(qū)殿宇眾多,主要有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殿、后稷殿,并有亭榭樓閣等,其建筑藝術(shù)具有濃郁的民族傳統(tǒng)風格。 進入廟門,花草盈展,殿宇雄偉。漢槐蔽日,唐柏參天,曠達而使人心醉。
交通
乘寶雞到岐山縣班車到岐山下,岐山縣城有到周公廟的公交,10分鐘一趟。
文化地理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死于豐都(今西安市西),曾輔佐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開國勛臣。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攝政。在此期間,周公率軍東征,平定了管蔡之亂,穩(wěn)定了周初政局。同時,他還制訂禮樂,建立朝綱制度,為鞏固新興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貢獻。“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一直為人們所樂道,周公不愧為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法律聲明 | 人才招聘 | 安全提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