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總有一個地方與十二朝古都西安遙遙相望。那就是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承載著太多歷史。在南京,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 更讓人緬懷的是秦淮河上一縷縷纖魂。風(fēng)情萬種的秦淮河,曾是“風(fēng)華煙月之區(qū),金粉薈萃之所,”許多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太多的記憶。
六朝古都的來歷
越王勾踐在滅掉吳國之后,在今天南京的中華門西南側(cè)建立城池,先后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于此,所以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后來還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也皆在此建立都城,故又有十朝都會之稱。除了我們熟知的那十個政權(quán)外,還有五代十國時期的楊吳,以及南宋初期,所以南京應(yīng)該換上一頂“十二朝古都”的新帽子。城西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是南京城發(fā)展的起點,而如今,這里已經(jīng)化作石頭城公園了,南京明城墻坐落其中,承載了千年的記憶。
閱盡滄桑的中華門
中華門是內(nèi)秦淮河的最后一個碼頭。城門深重,人影被拉得很長很長。城墻上雜草叢生,是南京城里人跡罕至的所在。臺城上,可以看得很深,很遠。雞籠山的黃墻,鼓樓的紫峰大廈,一覽無遺,遠古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古城墻上,爬滿了蒼老的青藤,城墻的通道上,布滿了大小的樹木,扎堆的野花簇擁而開。城磚上偶有字跡,雖已模糊,卻依稀可辨。歷史的印記,無不鐫刻在上面。每塊磚頭,仿佛都在訴說一個朝代的興盛與衰微。
夜游秦淮,感受六朝金粉
十里珠簾,六朝金粉,這一條流淌了幾千年的河流,夜晚的秦淮河畔,宛如半掩素紗的嬌娘,朦朧中帶著幾分嫵媚。古意悠然的建筑,還有藏在燈影暗處清碧的河水……幾座畫舫,泊在岸邊,復(fù)古的優(yōu)美。舉目望去,皆是青磚黛瓦的岸上人家,若隱若現(xiàn),微風(fēng)緩緩吹來,細膩絲滑。俯首凝視波痕,一道道水紋勾勒出一簾幽夢,在粼粼碎影中,極力拼湊水月鏡花。水流脈脈,畫舫來去,一切,不過是秦淮人家窗前,淡去的風(fēng)景。
流連忘返的夫子廟小吃
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廟宇,秦淮風(fēng)光帶上的一個亮點,這里是南京小吃的發(fā)源地,早在六朝時期,這里就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新秦淮八絕,燒麥、鹽水鴨、小茶撒、鴨血粉絲湯、回鹵干、汽鍋烏雞、油炸小龍蝦、梅花蒸兒糕、油炸臭干、雨花石湯圓皆是代替從前的老秦淮八絕,符合現(xiàn)代人的輕口味。
找尋當年的南京佳麗
在許多人腦海里的秦淮河大概都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在虛幻的玄武湖畔、莫愁樓上、紫金山巔、雨花臺下與古時的文人墨客相濟薈萃,共譜佳話。秦淮河上斑斕的畫舫、飄渺的歌聲,引起游人的遐想,想像那艷麗的秦淮八妓、風(fēng)流或潦倒的江南才子、依稀的秦淮風(fēng)情。
從南朝開始,秦淮河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兩岸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shù)商船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秦淮八艷”,就是傳說里最擾人心魄的故事。現(xiàn)今,脂粉不再,留下文人騷客的墨寶,便成為現(xiàn)代人品賞秦淮的佐料。有人說,南京的女人,總讓男人有征服的欲望,讓男人英雄氣短,拋棄江山,也在所不惜。在秦淮河畔,這個上演了一幕幕才子佳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的地方,仿佛還能看見昔日風(fēng)華絕代的秦淮八艷,在燈火迷離的幻影中嫵媚風(fēng)情,裊裊多姿,溫柔嫵媚,可有多少人會憐惜她們背后的癡情相守,年年腸斷呢?
百年滄桑的總統(tǒng)府
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里發(fā)生,或與這里密切相關(guān),一些重要人物都在這活動過。遠到明朝的歸德侯府、清朝的江寧織造署,近到洪秀全在此建立天王府,再到后來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蔣介石在此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它見證了中國近幾百年歷史的興衰榮辱。
總統(tǒng)府的名氣不是最大,建筑也不是最精美的,南京總統(tǒng)府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了,曾經(jīng)神秘的總統(tǒng)府沒有秀麗的山水風(fēng)光,沒有娛樂游玩兒的設(shè)施,走進總統(tǒng)府,細細品味那里的每一個建筑和每一處遺跡,仿佛看到了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重新回味中國近代史,領(lǐng)略近代的風(fēng)云變幻。經(jīng)歷了百年風(fēng)雨滄桑的“總統(tǒng)府”就像一位寵辱不驚的老者,在過去與現(xiàn)代的交織碰撞中默默無語。
中山陵臺階的暗喻
鐘山是帝王、領(lǐng)袖、先驅(qū)的陵園、墓冢,極盡肅穆的拜謁憑吊之處。“青山有幸埋忠骨”,說的當然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寢。從明朝到民國,步行半小時左右即可。當身邊的人漸漸多起來,便知道,“先生”近了。中山陵,幾乎是每一個到南京的人的必游之地。這一切也都源于“先生”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中山陵的臺階是很有講究的,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這392級臺階,暗喻了當時的中國人口是三億九千二百萬。有意思的是,當你從下往上走的時候,你只能看見臺階卻看不見平臺,寓意革命的道路是艱難和坎坷的,而當你從上面往下看的時候,你看到的全是平臺,卻看不到一個臺階,這個又寓意中山先生開闊的視野,歷盡千辛萬苦的革命道路之后,回過頭再看當初曾經(jīng)走過的路,也覺得并不是那么的艱難了。
一個對山水和歷史同樣寄情的中國人,最佳的歸屬地應(yīng)該是南京,秦淮河依舊繞著南京,靜靜的流淌,承載歷史的滄桑,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喜歡南京的理由,喜歡南京,沒有理由。
南京,一個穿越了古今的帝王之城,從古到今,它一直是帝王們爭寵的對象,承載了上千年的記憶,幾千年里在改朝換代中度過一朝又一朝,你知道它到底是多少朝代的都城嗎?
南京,如此厚重的城市,它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記憶,昨天它歷經(jīng)滄桑,今天它還是如此神秘,明天的南京會更有誘惑。如果你有時間可以駐足在這里,祭奠一下這座城市逝去的歷史,這個將中華民族歷史的驕傲和憂傷如此糾纏在一起的城市。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法律聲明 | 人才招聘 | 安全提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