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
華東旅游,無錫本不在計劃之內(nèi)的,只是從上海往南京走的時候,正好路過無錫,又正好有時間,就在經(jīng)過之時走馬觀花了。[摘自
新浪博客]
因為時間太短,很多地方都沒有去,象什么梅園、央視影視基地、黿頭渚等等都沒有成行。快到下午的時候才到無錫,只是去了靈山勝境,順便游覽了太湖。
靈山勝境座落于山青水秀,風(fēng)物宜人的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距無錫市區(qū)17公里,規(guī)模龐大,氣勢恢宏。還沒到達目的地,遠遠地就感受到“有仙則靈”的青山綠水的不凡,蔥蔥籠籠的植被在那有佛的境地,越發(fā)呈現(xiàn)出自然的魅力。待快接近景區(qū)中心時,不知誰喊了聲“大佛!”我們就肅然在這渾然天成的勝境中了。
(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所處原為歷史名剎祥符寺之舊址,一九九六年, 為保存古跡,弘揚文化,在恢復(fù)祥符寺的同時,興建起八十余米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這尊宏偉莊嚴的大佛堪稱全球之最,同時也是太湖明珠無錫的標(biāo)志之一。
我們下車,買票,緩緩步入景區(qū)。先來到的就是佛手廣場,這里建有天下第一掌,為大佛右手復(fù)制件,印相為"施無畏印",表示除卻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好運摸佛掌"使人人得以與佛親近,祈佑平安。我們也就沒有免俗了。另一側(cè)塑有彌勒佛與百子嬉戲的青銅雕塑,歡快與開懷栩栩如生,令人捧腹之余輕松不少。
再往前就是靈山放生池,是信眾放生之處,體現(xiàn)佛陀好生之德。放生池上有三橋,東為慈恩橋,西為普渡橋,中為大覺橋,取意為經(jīng)慈恩橋可消災(zāi),過普渡橋當(dāng)?shù)酶?,走過大覺橋,眾生當(dāng)收攝身心。我當(dāng)然選擇了中間的橋,只想清心寡欲、平淡是福。
再往前就是法相莊嚴的大佛了。靈山大佛的建造,依據(jù)佛經(jīng)如來三十二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愿印”代表給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態(tài)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致,顯現(xiàn)佛陀慈悲的法相。我不禁虔誠地拜向佛祖,祈愿我的家人和朋友平安、幸福。
接著,我們一鼓作氣攀218級登云道,到達大佛的基座——蓮花寶座附近,眼前豁然開朗了。但見遠處的太湖煙波浩淼,近處的靈山青翠神峻,心情為之一振,算是體味出登高望遠,憑欄遠眺的妙處了。
(在大佛腳下,遠眺青山綠水)
百般留戀中,依依不舍地離開景區(qū),又沿途觀賞太湖美景。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又是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小時候我就常常聽到這樣一首歌“太湖美,太湖美,美呀美不過太湖水……”,優(yōu)美的旋律,動人的吳語,早把太湖的美悄悄地印在了人們心里。今天得以親眼見到,激動得什么似的。
天色已經(jīng)不早了,呈現(xiàn)出微藍,千頃太湖水面上,蒸騰起如夢似幻的煙霧,正好與天色渾然一體了,更顯出太湖的浩淼和柔美,云蒸霞蔚中仿佛太湖是仙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