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個張飛廟,一個在云陽,一個在閬中。如今的閬中可謂是一波火過一波,每到節(jié)假日,川渝地區(qū)的人民都紛紛來到這座古城,好一番熱鬧景象,每逢節(jié)日城內更是張燈節(jié)彩,尤如在拍一部電視劇。來過閬中幾次,卻每次感覺有所不同,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一種深邃的情愫在歲月的打磨中已悄然地凝練而成,屋上的青瓦記錄著時光。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一語道破了閬中密藏在中國文化中神秘的風水理念。綢緞似的嘉陵江水環(huán)繞古城,鋪天蓋地的魚鱗瓦密集壓舍,長街小巷穿繞其中,一切就像宣紙上的陳墨舊痕,儼然一幅中國山水畫。貫街連巷、蟬聯(lián)成片的瓦是川北屋壟典型的代表,體現(xiàn)著巴蜀民居的蒼涼與厚重。不管是遠觀還是俯瞰,閬中都是一片瓦的世界。
“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臨錦屏。”那些黛青色的小青瓦,或仰或伏,一塊覆一塊,成壟成溝,魚鱗似的鋪展,層層疊疊、密密匝匝地擠成一排排,鋪滿了整個屋脊。在淡青色的蒼穹下,便流淌出一種自然的鄉(xiāng)韻。當那些魚鱗瓦一片連著一片,起起伏伏地逶迤開去時,便如一片灰色的翅膀疊壓著翻撲著,氣勢令人望而生嘆。
青瓦木壁,漆柱磚墻,雕花門窗,典型的明代中式建筑風格。在這樣的街巷中行走,你無法不去關注兩邊的那些窗戶。一扇扇雕花木窗,就如一幅幅丹青畫卷,既有圓形的“燕子啼春”,又有矩形的“雙鹿拜壽”,還有菱形的“王祥臥冰”,內容豐富多彩,樣式紛繁復雜,工藝絕美絕倫,讓人眼花繚亂。
清晨的陽光,把巷子里分成一陰一陽,踩在巷路上,足底有股子幽涼,陽光的腳伸得老長,也只能夠著屋上的瓦。漫步寬巷子,色彩是舊時的,撫摸窄巷子,眼光是往日時光,很快的古城的韻味便濃縮在瓦下的背影里。
且不說“四大古城之一”的贊頌和“絲綢之鄉(xiāng)”的美譽,單就詩圣杜甫、畫圣吳道子、戰(zhàn)將猛張飛在此游歷、宦居留下的墨寶和故事,就讓古城增色不少。而保存完整的張飛廟、光華樓、貢院等名勝古跡,更是讓古城熠熠生輝,如吸鐵石似的吸引著天南海北的人。
沿街走出,錦繡的嘉陵江竄至眼前,錦屏山兩峰連列。爬滿綠芽的樹下,江水舒緩沉穩(wěn)。水的聲音,能觸動我的心房,那么遠那么近;風的方向,讓我徜徉往日時光,那么近那么遠?;赝懦牵嗤呷缗f,近看大江,江水如流,我的思緒便在瓦與江水間凝結成了文字。
(由重慶旅行社青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