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老電影讓西溪濕地首次出鏡,然后這個地方就慢慢地沉淀了下來。對于像濕地這樣幽靜的空間,很多人想去,然后去了,很多人向往,卻一直沒能如愿。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推薦線路線路特色:最美妙的當然還是坐在搖櫓船上賞景
線路設計:梅竹山莊-西溪梅墅-西溪水閣-秋雪庵
梅竹山莊
《西溪探梅》
揚眉
古蕩清幽竹林高,水網(wǎng)密布波光韶;西溪探梅問漁老,疏林淡抹酒旗招;
蘆埂葦蕩飛白鷺,草堂人家過小橋;烏蓬斜靠楊柳岸,云水禪心天地遙。
梅竹山莊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地址約在泊蓭南面丘家門。梅花象征孤標傲世,竹子代表高風亮節(jié),以“梅竹”命名,也正體現(xiàn)了章先生的人格風景,因此深得朋友得賞識與贊賞,許多江浙一帶得文人都為他題詞作畫以示友情,如費丹旭,張廷濟,魏謙升,錢杜,戴熙等。
西溪梅竹山莊主人章次白以其梅竹的美麗,梅竹的風格贏得前人和今人的贊譽,也使梅竹山莊頗負盛名,加上西溪獨特的天然環(huán)境,使“西溪探梅”重新成為杭州著名的一景,增添了梅竹山莊的現(xiàn)代價值。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西溪濕地公園的東南片,毗鄰西溪精華區(qū)域"秋雪庵"保護區(qū)。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輦道沿線, 自古就非常著名,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前來賞梅。"冷淡生活茶軒"正好印證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靜幽徹,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的意境。
與附近的梅竹山莊、西溪草堂、西溪水閣等,共同構(gòu)成西溪梅竹休閑區(qū)的主要內(nèi)容。西溪梅墅位于小村郎,原是梅農(nóng)居住的小村落,而不是名人別墅。早在明代, 西溪梅墅就成為西溪著名的“曲水八景”之一。
西溪水閣
沿著開闊的水岸,曲曲繞繞,穿過兩座小橋方至水閣,沿途景域開合,變化有致,竹林柳煙,屏障掩遮。西溪水閣是一組文人別業(yè)式建筑,為文人隱居深澤、藏書讀書之地。
水閣由兩組建筑組成,東為“擁書樓”,西為“藍溪書屋”。水閣的墻面,下部山墻為夯土墻,上部為露出梁架的編竹夾泥墻,鄉(xiāng)居氣息濃郁。東西各有一處埠頭,岸邊各設一座小亭(東為鷺亭),以方便游人上下與休歇。一座石板橋?qū)|西岸相接通。登臨西溪水閣,遠眺翠嶂連綿,近聞輕波拍岸;岸上桃紅柳綠,水中層波疊影。西溪水閣就水而疊,因水而活,盡顯閣、水交融之“真閣真水”的無限情趣。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們許多的墨寶和足跡,西溪水閣主要用于文人藏書、讀書及會友。如今的西溪水閣,有"蘭溪書屋"和"擁書樓"兩處藏書樓,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氣息中,去追隨當年文人隱士的避世清閑。
秋雪庵
秋雪庵位于浙江杭州西溪河渚濕地中心水域,也是西溪濕地的精華區(qū)塊,是“西溪八景”之一。建于宋淳熙初年,因為在孤島之上,向東南一望無際的蘆葦灘地在秋季的明月下,呈現(xiàn)出令人名利俱冷一片白茫茫的意境。明代大書畫家陳繼儒便取唐人詩句“秋雪濛釣船”的意境,題名“秋雪庵”。其中彈指樓當年由董其昌題寫匾額,成為秋雪庵中的重要人文內(nèi)容。
秋天的秋雪庵一帶,仍呈現(xiàn)出沉香古雅的景色:東面秋雪灘上蘆花飛舞,南面一水之隔的楊柳城柳絮飛揚,前面百家樓又有開闊遙遠的青草地,它們以豐富的層次和典型的濕地景觀,構(gòu)成了以草堂為背景,以水域為主體的極為寬闊的大視野。
秋雪庵原為兩進庭院布局結(jié)構(gòu),第一進院落中的建筑以佛教文化為主要功能;第二進院落中至民國初年加設兩浙詞人祠堂,供奉千余詞人名錄,是體現(xiàn)西溪人文積淀的重要場所,門前鋪有石板步道,是“西溪八景”的核心景區(qū)。秋雪庵在西溪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獨具一格的田園風情,歷來是文人墨客的休閑攬勝,養(yǎng)生和隱居的理想環(huán)境,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字畫、碑文等勝跡。
線路詳情:由著船工的性子從內(nèi)河道進發(fā),周家碼頭—梅竹山莊—西溪梅墅—西溪水閣—秋雪庵—周家碼頭,游玩西溪,不可太貪心,想一次游個遍需水陸結(jié)合,慢慢晃蕩。掩映在茂林深處的西溪水閣是文人雅士們隱居、讀書的地方,由兩組建筑組成,東為“擁書樓”,是文人居所;西為“藍溪書屋”,是藏書讀書之地。
位于中心水域的秋雪庵是西溪最美的地方,四面環(huán)水,只有靠劃槳小船才能進入?!拔飨J”曾是清代西湖18景之一,而秋雪庵就是西溪觀蘆的最佳處。坐船靠近秋雪庵時,一群群野鴨會神氣地從蘆葦叢中鉆出,橫穿過“河路”,消失在另一片蘆葦蕩中。 順便說一句,濕地公園附近有一個免費的觀賞區(qū),那里有座小塔,登上塔頂便能一覽濕地風光,別有一番滋味。
華東旅游很可能會捎上這塊濕地于其中,如果您很想深度感受這其中的美妙,盡可以撥打中青旅報名熱線咨詢。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法律聲明 | 人才招聘 | 安全提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