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位于南亞,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lǐng)海面積),陸地面積只有298平方公里,由1190多個珊瑚島嶼組成,其中20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按陸地面積算是亞洲最小的國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島國。也被稱為“上帝拋撒人間的項鏈”“印度洋上人間最后的樂園”。
馬爾代夫位于北緯4度,具有明顯的熱帶雨林氣候特征,無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年平均氣溫28℃。
有人說馬爾代夫是個很無聊的地方,其實那取決于你當(dāng)時的心境。馬代很祥和,節(jié)奏很慢,如果你沒有完全放松就踏入這里,或是日里萬機中被“扔”在這里,可能內(nèi)心會百無聊奈。但馬爾代夫確實有著自己鮮明的文化特征,你要慢慢去體會那種陽光籠罩下的閑適。
第一,千島之國。馬爾代夫最大特點是島,而且沒有大島,島嶼平均面積為1至2平方公里。島與島之間,以前只能乘船。馬爾代夫沒有鐵路,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公路交通僅限于首都馬累,只有在首都才能看到汽車等。各種船只穿梭于島嶼之間,有豪華的游艇、普通的快艇、柴油機船、機動漁船、靠人劃的木船,還有造型獨特的運輸船。各色的船只,擺渡著不同的人群。在2018年之前,馬爾代夫國際機場在一個島上,下了飛機即上船,住在另一個島上的飯店,到首都去還要再乘船前往。2018年,中國援建的中馬友誼大橋建成通車。這座全長2000米的大橋,將首都馬累島、機場島(胡魯累島)和胡魯馬累島三島連在一起。馬爾代夫人民第一次看到了橋、用上了橋,這也大大拓展了首都的空間。由于海島面積不大,沒有發(fā)展空間,首都馬累十分擁擠,即使現(xiàn)在三個島嶼連在一起,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居住15萬多人口,成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首都。馬爾代夫不產(chǎn)任何糧食,基本沒有蔬菜,都要靠進口,所以,這里的食品很貴。馬爾代夫還面臨著海平面不斷上升的問題。馬爾代夫全國平均高度僅高出海平面1.8米,八成的國土海拔不高于1米,大部分的旅游美景都在海平面以下。有的科學(xué)家警告說,100年后,馬爾代夫?qū)⒈缓K蜎]。所以,馬爾代夫是當(dāng)今世界上最為關(guān)注氣候變化的國家之一。

第二,旅游勝地。馬爾代夫猶如撒在印度洋上的串串珍珠,藍天大海,白云細沙,椰樹婆娑,魚翔淺底,天然構(gòu)成了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馬爾代夫的1190多個島嶼,現(xiàn)在開發(fā)了100多個作為旅游島。這里的旅游島被稱為“一島一酒店”??梢杂袃蓚€含義:一是整個島都是用來作為酒店客房以及酒店各種服務(wù)設(shè)施,沒有民居,更沒有廠房。二是一個島是由一個世界著名酒店經(jīng)營管理,一島一模式,一島一品牌,所以,馬爾代夫旅游島,也是世界酒店博覽會。各種世界豪華酒店競相在這里展示自己的品牌、品質(zhì)、品位。你選擇了要游玩的島嶼,就意味著選定了要住宿的酒店。馬爾代夫旅游島的客房分為兩類,一類是沙灘別墅,建在海邊沙灘上,出門即入沙進海;一類是水上別墅,也稱“水屋”,在水中打樁,將房子架在樁上,這種“水屋”別有一番風(fēng)情。無論是海邊別墅還是“水屋”,都是茅草鋪頂、椰樹環(huán)繞、花草滿地,走進屋旁海水中,熱帶魚在腳邊嬉戲,不時還會游來一條小鯊魚,給人一種花園式的享受、一種熱帶原始狀態(tài),一派自然風(fēng)光。在馬爾代夫旅游,最平常的享受是曬太陽、游泳。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水上項目,比如浮潛、深潛、風(fēng)帆船、滑水、沖浪、水上飛行、海釣等。還有一些更為神奇的項目,比如到有居民居住的島嶼了解當(dāng)?shù)氐拿袼?、鯨鯊探險之旅等。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開發(fā)了這么多旅游島,但馬爾代夫海水、沙灘仍然一點污染沒有,海水清澈見底,沙灘見不到一絲垃圾,因為這里實行了最嚴格的環(huán)保政策。
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期起,馬爾代夫開始發(fā)展旅游業(yè)。經(jīng)過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馬爾代夫旅游業(yè)已超過漁業(yè),成為第一大支柱產(chǎn)業(yè)。到馬爾代夫的外國游客中,中國游客為最多。中國已連續(xù)8年位居馬爾代夫第一大旅游客源國。2017年,到
馬爾代夫旅游的外國游客為139萬人次,其中,中國游客為30萬人次,是排在第二位的德國游客(9.1萬人次)的三倍多,已接近馬爾代夫的人口總量(35萬)。旅游業(yè)稅收加進口關(guān)稅占據(jù)政府稅收收入的90%,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就業(yè)人數(shù)的五分之一多。
第三,濃郁風(fēng)情。馬爾代夫有著自己的獨特風(fēng)情、獨特文化,這種風(fēng)情文化又與大海、熱帶密不可分。馬爾代夫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各種熱帶魚類及海龜、玳瑁和珊瑚、貝殼等。馬爾代夫及周圍水域擁有700多種魚類,盛產(chǎn)金槍魚、鰹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海龜和玳瑁等。當(dāng)?shù)厝俗類鄄稉?、食用的是金槍魚,因金槍魚肉質(zhì)較硬。這里產(chǎn)大量的中國人最愛吃的石斑魚,但當(dāng)?shù)厝瞬皇鞘窒矚g吃,所以,野生石斑魚價格很便宜。更多海產(chǎn)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日本、斯里蘭卡、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等地。
馬爾代夫曾是出海遠航者的中轉(zhuǎn)站,融合了來自于世界各地的海上移民所帶來的豐富、多元的文化。當(dāng)?shù)貍鹘y(tǒng)音樂與舞蹈深受東非文化影響,如擊鼓樂等,當(dāng)?shù)赜幸环N椰樹木質(zhì)鼓,是很久以前由非洲傳來,融合當(dāng)?shù)匚幕?,形成了馬爾代夫獨特的鼓樂。當(dāng)夜幕降臨時,當(dāng)?shù)貚u民會擊打著這種鼓載歌載舞。馬爾代夫的飲食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金槍魚餐,融合了斯里蘭卡、印度南部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集熱、辣和椰子味于一體。馬爾代夫人信仰伊斯蘭教,尊崇伊斯蘭文化。
馬爾代夫的傳統(tǒng)交通工具是船,過去的船是用椰子樹做成的,當(dāng)?shù)亟卸嗄岽?,船的頭部細細的、高高翹起、彎成半月狀,船的尾舵也有獨特的造型。所謂多尼船,就是風(fēng)帆漁船的古稱。過去,多尼船的船體是椰子樹材,連接椰子樹板的是椰子殼的纖維,船帆是椰樹葉做成的風(fēng)帆,船槳是用椰子樹木打磨出來的。這種船世世代代被當(dāng)?shù)厝擞脕聿遏~、運輸。直到半個世紀前,人們還主要使用椰子樹做成的多尼船?,F(xiàn)在,船的形狀還是當(dāng)?shù)鬲毦咭桓竦奶厣?,但船體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硬木材,銅鉚釘也代替了椰子殼纖維,柴油機代替了風(fēng)帆和船槳。
此外,馬爾代夫的椰子木做成的各種手工藝品,是這里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還有精美的漆器藝術(shù)、玲瓏的珊瑚石雕等等,融入了熱帶風(fēng)情、伊斯蘭文化、海洋特色,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第四,鄭和到訪之國。有記載的最早到過馬爾代夫的中國人應(yīng)屬鄭和的船隊。在15世紀初,鄭和率領(lǐng)船隊在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曾兩度到過馬爾代夫。在鄭和船隊隨行人員編撰的《瀛涯勝覽》和《星槎勝覽》等古籍中,對馬爾代夫的風(fēng)俗和文化特色作了詳細記載。馬爾代夫被當(dāng)時的中國人稱為“溜山國”“溜洋國”等。晚明的《鄭和航海圖》標(biāo)注有“官嶼溜、任不知溜、起來溜、已龍溜……”,這里的“溜”就是小島的意思。“官嶼溜”就是今天馬爾代夫的首都馬累島。鄭和到訪馬爾代夫之后,馬爾代夫國王優(yōu)素福也3次派遣使者來中國訪問,參拜明朝皇帝。今天,馬累國家博物館中陳列著當(dāng)?shù)爻鐾恋闹袊糯善骱湾X幣,成為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值得一提的是,鄭和強大的船隊到馬爾代夫,是和平的使者,開啟的是兩國友好往來的大門。在鄭和船隊到馬爾代夫之后幾十年,1558年,葡萄牙人也率船隊來到馬爾代夫,這支船隊殺害了馬爾代夫國王,在這里進行殖民統(tǒng)治15年。馬爾代夫民族英雄塔庫魯法努領(lǐng)導(dǎo)人民舉行起義,于1573年趕走葡萄牙人,光復(fù)了祖國。18世紀,荷蘭人又入侵馬爾代夫。1887年馬爾代夫又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那一年馬爾代夫也加入了聯(lián)合國。
要知道,鄭和的船隊遠比葡萄牙、荷蘭、英國的船隊大得多,人數(shù)多得多。這一鮮明的歷史對比,更顯出中國從歷史上就是愛好和平、不事侵略之國。
推薦閱讀: